- 解满江;屠鹏飞;张庆英;
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由炒酸枣仁、丹参和醋五味子制得,临床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及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为了保障枣仁安神成方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近年来对其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尚无针对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研究进展的综述。该文首次系统归纳总结了有关枣仁安神成方制剂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效作用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枣仁安神成方制剂药效物质和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6 1301-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4 ] - 朱卫丰;李佳莉;孟晓伟;张普照;吴文婷;刘荣华;
豆科蝶形花亚科葛属植物作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国家常用药,药用历史悠久,分别载录于《中国药典》《日本药典》《韩国药典》《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泰国植物志》等。全球现有葛属植物15~20种,我国有7种加2变种,目前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有葛根、粉葛等6种;该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香豆素类、葛酚苷类和苯并吡喃类等,目前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240个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心血管系统、抗氧化、降血糖、解热、抗炎、解酒护肝和雌激素样作用等。该研究对国内外药用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6 1311-1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2 ] - 李月;刘青;王悦;俎元虎;王志宏;何春年;肖培根;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分布广泛,资源蕴藏量大,应用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沙棘果,而对沙棘叶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相对薄弱。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沙棘叶资源,该文系统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沙棘叶的应用现状、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地总结。沙棘叶在食品原料(代用茶等)、药品原料和动物饲料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沙棘叶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类、多酚类、三萜和甾体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成分。具有降脂、降血糖、抗氧化、抑菌、抗炎和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沙棘叶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前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
2021年06期 v.46 1326-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7 ] - 董凡;李浩然;王少平;杨爱琳;王喻淇;刘子菡;代龙;张加余;
黄芪是最常用的补气类中药之一,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近年来,中药发酵受到广泛关注。在传统中药发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将中药发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中药的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发酵菌种、发酵形式、工艺优化、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变化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黄芪发酵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芪的后续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6 1333-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4 ] - 杨丹;王珊;胡云飞;张永欣;冯伟红;朱晶晶;王智民;
菊花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菊花病虫害发生较多,农药使用种类、频率、剂量等缺乏规范,农药残留已成为菊花药材的主要外源污染物之一,近年来,菊花农残检出率偏高,农残超标风险较大,值得关注。目前针对菊花农药残留的研究较少,该研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菊花常用的农药种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中药材的农药残留主要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检测技术以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或两者与质谱(MS)联用为主。随着中药材的使用日益广泛,菊花作为常用中药在市场上也大量流通,因此了解不同品种菊花农药残留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为控制菊花药材的质量安全及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提供理论参考。
2021年06期 v.46 1339-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8 ] - 谢延峥;马金;姚耿圳;邹旭;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肌细胞为终末细胞,MIRI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会不可逆地损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既往研究中,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唯一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而细胞坏死不受调控。然而,目前研究表明,细胞坏死也可以被调控,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由于受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过分子途径主动介导,因此存在抑制这种信号传递的可能性,从而减轻MIRI。目前,PCD主要包括凋亡、自噬、程序性坏死,焦亡和铁死亡。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瑰宝,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通路、多靶点、毒副作用小且经济成本低等优势。随着中医药抗MIRI疗效的深入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通过调控PCD来减轻MIRI。因此,该文通过探讨PCD与MIRI的关系,以及相关中医药对其干预的新研究,旨在从"干预PCD"角度为防治MIRI提供新视角。
2021年06期 v.46 1345-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1 ] - 陈泽炎;赖长江生;魏旭雅;宫丽;邱子栋;
中药材的生长年限与质量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所以建立中药材生长年限鉴定方法尤为重要。该文主要对中药材生长年限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依据鉴定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分为传统鉴定、分子鉴定、理化鉴定及综合鉴定4类方法。依靠丰富的传统经验、客观的分子鉴定标记和多样的理化鉴定方法及综合鉴定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仿生识别技术及它们的串联技术等)深入比较性状或化学指纹的差异,依次从外观性状、整体的指纹信息或特定的化学指标含量及指标间的比例关系快速鉴定或者预测中药材的生长年限。拟通过成熟品种的案例分析推动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生长年限鉴定技术体系,以期为其他多年生中药材生长年限的鉴定提供借鉴方案,保障中药材的质量精准控制。
2021年06期 v.46 1357-1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4 ]
- 于梦婷;童黄锦;毛春芹;苏丹;殷放宙;费程浩;王梦;季德;陆兔林;
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不同基原莪术饮片粉末L~*,a~*,b~*,通过SPSS 21.0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不同基原莪术饮片颜色范围及数学预测模型,广西莪术L~*,a~*,b~*分别在58.09~62.40,4.53~5.66,23.61~24.29,蓬莪术L~*,a~*,b~*分别在64.02~70.71,-0.89~4.13,44.59~54.52,温莪术L~*,a~*,b~*分别在68.55~70.99,-0.11~1.47,28.26~32.19;所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原始和交叉验证及外部样品验证表明可实现不同基原莪术100%识别。建立一种双波长HPLC同时测定9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3种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基原莪术的含量,结果表明广西莪术中新莪术二酮、异莪术烯醇、β-榄香烯含量较高,蓬莪术中莪术烯醇、呋喃二烯酮、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较高,温莪术以莪术二酮、呋喃二烯、吉马酮3种成分为主。对L~*,a~*,b~*与12种成分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莪术烯醇、呋喃二烯酮、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与b~*(蓝黄轴)有显著正相关(P<0.01),新莪术二酮、β-榄香烯、异莪术烯醇与L~*(亮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莪术二酮、呋喃二烯、吉马酮与L~*有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莪术的外观颜色可反映内在成分含量的变化。该研究为不同基原莪术饮片的快速识别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6 1393-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9 ] - 王计瑞;谭均;李隆云;宋旭红;丁刚;尚芳红;
为了探讨6种常用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槐花品质的影响,优选不同规格槐花的适宜干燥方法,该研究根据外观形态将槐花类药材分为花蕾型(HL)、半开型(BK)和盛开型(SK)3种规格,分别采用阴干(25℃、自然温度)、晒干、直接烘干(60,105℃)、蒸汽杀青后烘干(60℃)的方式进行干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比色法检测样品中总黄酮、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和Fe~(3+)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FRAP)。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样品受干燥方式的影响差异显著,HL和BK适宜采用蒸汽杀青后烘干(60℃)的处理方式,SK适宜采用60℃直接烘干的处理方式;当鲜药材不能及时杀青时,应摊放在阴凉通风处。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槐花品质,3种规格药材均不宜采用105℃直接烘干法和25℃阴干法。3种规格样品间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差异大,在使用时应加强规格控制,以保障品质均一。该研究为3种规格槐花适宜的干燥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参考,也为花类药材的分级加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021年06期 v.46 1401-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2 ] - 干丽;严玉晶;丁青;洪婉敏;纪玉华;杨晓东;刘燎原;魏梅;
该研究通过测定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多成分含量、指纹图谱,比较二者质量的差异性。建立17批白芍炮制前后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对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峰面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无明显差异,炮制后标准汤剂中芍药内酯苷的平均含量增加了0.26%,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平均含量分别降低了13.04%,27.94%,10.30%,18.79%。白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炒白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峰,峰1与峰3为炮制后新增的色谱峰,其中峰3为5-羟甲基糠醛;独立样本t检验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峰1、峰3、峰11、峰15是区分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关键的化合物,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白芍与炒白芍标准汤剂、颗粒剂等制剂过程中各工序的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研究,同时为白芍生品与炮制品相关制剂的鉴别提供参考。
2021年06期 v.46 1410-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5 ] - 孙建锋;董文婷;陈丽艳;孙国东;霍金海;王伟明;
该实验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对人参豆豉复合发酵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探讨复合发酵对人参皂苷和大豆异黄酮等化学成分的转化规律。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应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1.0软件,依据精确质量数,结合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以及已有文献报道,确定共有离子结构式。最终从人参豆豉复合发酵物中共分析鉴定了133个化学成分。发酵后人参皂苷类成分和异黄酮糖苷类成分发生明显转化,其中原型人参皂苷Rk_3,Rh_1,Rh_2,Rh_3,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等峰面积显著降低,次生人参皂苷Rb_1,Rb_2,Rk_1,黄豆黄素,金雀异黄酮,大豆苷元等峰面积显著升高。该实验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人参豆豉复合发酵物共同发酵后的有效成分转化情况进行考察,为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6期 v.46 1417-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4 ]
- 魏荣锐;马勤阁;桑志培;董江红;
研究荸荠Heleocharis dulcis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及其保肝活性。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荸荠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APAP诱导的肝细胞HL-7702损伤模型,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保肝活性筛选和评价。从荸荠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酮基)-1-(10-甲氧基-苯丙酮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susaroyside A(2), clausenaglycoside B(3),clausenaglycoside C(4),clausenaglycoside D(5), emarginone A(6),emarginone B(7),thoreliin B(8),4-O-(1′,3′-dihydroxypropan-2′-yl)-dihydro-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 (9),2-[4-(3-methoxy-1-propen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10), 6′-O-(E-cinnamoyl)-coniferin (11),methyl 3-(2-O-β-D-glucopyranosyl-3,4,5,6-tetramethoxyphenyl) propanoate (12), clausenaglycoside A (13),9-O-(E-cinnamoyl)-coniferin (14), 6′-O-(E-cinnamoyl)-syringin (15), 2′-O-(E-cinnamoyl)-syringin (1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6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所得。其中,化合物2和8具有一定的保肝活性。
2021年06期 v.46 1430-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向俊洁;陈娜;李化;张雪;杨滨;黄璐琦;
为开发利用西红花去柱头花部,采用色谱及质谱技术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推测了50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和5个花色苷类化合物;采用UPLC技术建立了西红花去柱头花部的指纹图谱及其主要黄酮类成分山柰酚-3-O-槐糖苷、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10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9以上,山柰酚-3-O-槐糖苷质量分数为44.21~58.73 mg·g~(-1),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为2.11~6.37 mg·g~(-1);采用电子眼技术将样品的颜色数字化,发现样品颜色与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的含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富含黄酮类成分,有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同产地样品中花色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大,应注意样品前处理及贮藏的方法。
2021年06期 v.46 1438-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 常冠华;薄颖异;崔洁;徐露露;赵梓邯;王文全;侯俊玲;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甘草地上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以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确证了有关物质及其特征碎片离子的分子组成。再结合对照品对照与相关文献数据支持,最终鉴定出甘草地上部分的55种化学成分,包括42个黄酮类,9个茋类,2个香豆素类,1个木脂素类和1个酚酸类化合物。该方法可对甘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为今后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6期 v.46 1449-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4 ]
- 李千会;葛卓望;田丁;相银;陈昱;张亚臣;
探讨人参皂苷Rg_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通路。建立H9c2心肌细胞的H/R模型,分成不同的处理组,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性,Brdu法检测H9c2细胞的增殖,检测心肌细胞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人参皂苷Rg_1可抑制H/R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活性;可促进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核转录,同时可增强下游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可随着浓度的增加(10,20,40,60μmol·L~(-1)) Nrf2核转录和HO-1表达增加;然而,心肌细胞转染Nrf2-siRNA后人参皂苷Rg_1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明显减弱。人参皂苷Rg_1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细胞。
2021年06期 v.46 1460-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3 ] - 吴冰帆;张留记;李开言;王建霞;屠万倩;张钰;
探讨人参-牡丹皮功效部位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实验采用H_2O_2诱导损伤HUVEC,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人参总皂苷(TGG)组、丹皮总苷(TGM)组、丹皮酚(P)组、TGG+TGM+P组],各组药物与H_2O_2共培养24 h后,微量酶标法检测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Ca~(2+)-Mg~(2+)-ATP酶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JC-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ax, Bcl-2,cytochrome C,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_2O_2对HUVEC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使细胞SDH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坏死率、JC-1下降率、ROS升高率和Ca~(2+)浓度升高率显著升高(P<0.01);人参-牡丹皮功效部位含药血清可不同程度地升高细胞内SDH和Ca~(2+)-Mg~(2+)-ATP酶活性(P<0.05或P<0.01),降低细胞凋亡+坏死率、JC-1下降率、ROS升高率和Ca~(2+)浓度升高率(P<0.05或P<0.01);同时下调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ax, 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人参-牡丹皮功效部位含药血清对RO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被激活有关。
2021年06期 v.46 1467-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8 ] - 王思为;蓝天;郑芳;雷美康;张峰;
研究衢枳壳提取物(QAF)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组(蒸馏水灌胃)、秋水仙碱组(Col,秋水仙碱2 mg·kg~(-1)·d~(-1)灌胃)、QAF低剂量组(QAF-L,QAF 100 mg·kg~(-1)·d~(-1)灌胃)和QAF高剂量组(QAF-H,QAF 300 mg·kg~(-1)·d~(-1)灌胃)。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用1 mL·kg~(-1)CCl_4(CCl_4-橄榄油1∶4)腹腔注射,每周2次。给药和造模共6周。末次给药后16 h,处死小鼠,收集血清以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并观察小鼠肝功能情况;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F4/80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8和IL-1β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IκBα,p-IKKα/β,p-p65,NLRP3,caspase-1和cleaved caspase-1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剂量QAF显著缓解肝损伤程度,并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功能指标血清ALT和AST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QAF显著减少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AF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TNF-α,IL-18和IL-1β基因表达,并抑制肝脏IκBα蛋白降解,以及p-IKKα/β,p-p65,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综上所述,QAF具有改善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炎性体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6期 v.46 1474-1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1 ] - 许严伟;耿胜男;王越华;杜钢军;
观察桔梗皂苷D是否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肺癌有导引作用。体外桔梗皂苷D与阿霉素单独或联合加入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和对阿霉素的摄取;细胞全息分析系统分析细胞形态变化,荧光黄示踪法检测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溶酶体示踪红检测细胞溶酶体功能,LC-3B(light chain 3 beta)和P62(heat shock 90-like protein)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和自噬降解,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表达。体内将小鼠LLC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接种形成肺实体瘤,桔梗皂苷D与阿霉素单独或联合治疗4周,检测肿瘤大小,记录小鼠存活时间,检测肺组织对阿霉素的摄取,并对肺组织进行HE(hematoxylin-eosi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桔梗皂苷D在实验浓度不影响LLC细胞增殖,但减少LLC细胞体积,促进细胞摄取阿霉素,增强阿霉素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桔梗皂苷D能促进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和细胞溶酶体功能,促进自噬和自噬降解,抑制细胞P-gp表达。桔梗皂苷D在实验剂量对小鼠LLC肺部实体瘤生长无影响,增加肺组织摄取阿霉素和阿霉素对肺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桔梗皂苷D改善肺实体瘤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肺黏液蛋白5AC(mucin 5AC)分泌和肺血管通透性。总之,桔梗皂苷D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肺癌有导引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细胞通讯和溶酶体功能、改善细胞外环境有关。
2021年06期 v.46 1480-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7 ]
- 代倩倩;石兆峰;胡嘉元;韩松洁;钟长鸣;关曼柯;田贵华;商洪才;
系统评价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共7个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4月1日。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31项RCTs, 3 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联用芪参益气滴丸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复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再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而在改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支架内再狭窄、脑卒中等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方面,联用芪参益气滴丸较常规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可升高LVEF,6MWT,SAQ,降低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皮疹、牙龈等小出血,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可消失。应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西药治疗PCI术后患者可减少MACE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且安全可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仍需开展更多规范、严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2021年06期 v.46 1498-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3 ] - 刘梦琳;樊根豪;张怀亮;
系统评价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常规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自建库至2020年4月收录的关于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常规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 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常规西药在降低收缩压(MD=-10.24,95%CI[-13.54,-6.95],P<0.000 01)、舒张压(MD=-5.33,95%CI[-7.21,-3.45],P<0.000 01),改善患者临床疗效(RR=1.22,95%CI[1.15,1.28],P<0.000 01)和中医证候疗效(RR=1.26,95%CI[1.02,1.57],P=0.04),提高一氧化氮含量(MD=9.59,95%CI[7.23,11.96],P<0.000 01),降低内皮素-1(MD=-10.74,95%CI[-15.74,-5.75],P<0.000 1)、肿瘤坏死因子(MD=-0.28,95%CI[-0.36,-0.19],P<0.000 01)、白细胞介素-6(MD=-39.71,95%CI[-43.40,-36.03],P<0.000 01)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发面,使用天麻钩藤颗粒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作用更明显。试验序贯分析显示临床疗效累计纳入的研究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进一步肯定了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伴随症状的疗效明确,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2021年06期 v.46 1511-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6 ] - 樊根豪;邢作英;刘梦琳;陈召起;王永霞;
系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伴随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4月收录的关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伴随症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GRADE 3.6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共纳入34项随机对照试验,4 5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降压药在降低收缩压(MD=-10.56,95%CI[-13.63,-7.50],P<0.000 01)与舒张压(MD=-8.21,95%CI[-10.84,-5.59],P<0.000 01),提高总有效率(RR=1.21,95%CI[1.14,1.29],P<0.000 01),改善患者头晕(RR=1.29,95%CI[1.21,1.37],P<0.000 01)、失眠(RR=1.66,95%CI[1.44,1.91],P<0.000 01)、头痛(RR=1.32,95%CI[1.21,1.43],P<0.000 01)、胸闷(RR=1.26,95%CI[1.12,1.42],P=0.000 1)、记忆力减退(RR=1.24,95%CI[1.10,1.40],P=0.000 4)、心悸(RR=1.28,95%CI[1.17,1.41],P<0.000 01),改善中医症状积分(MD=-4.24,95%CI[-5.25,-3.23],P<0.000 01)、头痛症状改善评分(MD=-2.02,95%CI[-2.51,-1.53],P<0.000 01)方面的作用优于单纯西药组,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的作用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研究未见肝肾功能异常。试验序贯分析显示总有效率累计纳入的研究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进一步肯定了其临床疗效。GRADE评价显示证据级别多为低级或极低级。临床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伴随症状的疗效明确,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2021年06期 v.46 152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5 ] - 孟甜甜;田紫煜;解小龙;李婷婷;刘伟地;高颖;
系统性评价银杏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检索国内外7大数据库,经查重、筛选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银杏叶片治疗ACI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血脂、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共纳入10项研究,886例患者,研究质量均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银杏叶片+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RR_(NDS)=1.20,95%CI[1.06,1.36],P=0.005;RR_(NIHSS)=1.35,95%CI[1.09,1.69],P=0.007),银杏叶片+血塞通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与血塞通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0,1.35],P=0.05);(2)在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方面,银杏叶片+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MD_(NIHSS中(重)度)=-1.55,95%CI[-2.22,-0.88],P<0.000 01;MD_(NIHSS重度)=-7.51,95%CI[-8.00,-7.02],P<0.000 01;MD_(NDS)=-1.36,95%CI[-2.39,-0.33],P=0.01),银杏叶片+丹参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优于丹参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MD_(NDS)=-3.09,95%CI[-3.84,-2.34],P<0.000 01);(3)在调节血脂方面,银杏叶片+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MD_(TC)=-1.40,95%CI[-2.13,-0.66],P=0.000 2;MD_(TG)=-1.29,95%CI[-1.86,-0.73],P<0.000 01;MD_(LDL-C)=-1.48,95%CI[-2.91,-0.04],P=0.04;MD_(HDL-C)=0.07,95%CI[0.02,0.12],P=0.009);(4)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银杏叶片+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3,95%CI[0.30,1.32],P=0.22)。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等级的评价,结果显示各结局指标证据等级均为低级,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果表明,银杏叶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ACI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因纳入研究的数量偏少,质量偏低,证据等级较低,故有望将来开展设计严谨、样本量充足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研究银杏叶片治疗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年06期 v.46 1537-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2 ] - 胡瑞学;熊兴江;陈仁波;杨伟;赵晖;王永炎;廖星;
该研究介绍了近两年中医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报告情况,通过系统检索4大中文数据库、3大英文数据库和2个临床试验注册库,分析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报告情况,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OB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经筛选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25篇,注册方案15项。结果显示,目前的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报告了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主要包括血压值测量、生活质量评价、血生化指标、尿液分析、动脉超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他指标;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一般体检项目,心、肝、肾功能检查,血、尿、便常规以及不良反应/事件。但所有指标均未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而注册方案报告了主要和次要结局,但未明确报告疗效判定标准。两者均未报告相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且研究方法学质量相对较差。鉴于目前中医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研究结局指标报告现状,构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升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有助于更准确地体现中医药的实际效果。
2021年06期 v.46 1547-1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2 ] - 芦锰;周雨慧;李晓宁;孙昦丹;郭金栋;武博文;武密山;
挖掘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以阿尔茨海默病或含老年性痴呆为主题,收集、整理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纳入标准的113首方剂中,单药石菖蒲最为常见,药物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中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中以五脏为主,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有6组,因子分析中提取8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归为6大类。结果表明,现代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整体原则为补虚开窍、活血祛痰。
2021年06期 v.46 1558-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