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中振,谢宗万,沈节
对我国目前辛夷资源与品种进行了调查,给出了鉴别辛夷及其混淆品的检索表。
1988年06期 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1 ] - 陈世文,赖茂祥,覃德海,方鼎
本文报告中药砂仁及其伪品共15种豆蔻属果实的形态特征,列表并附图加以比较,可供药材鉴定参考。
1988年06期 4-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21 ] - 陈永林,许欣荣,赵华英,霍德兰
本文详细描述了臭椿皮和香椿皮两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列出了两者之间的鉴别要点,并对今后采用的药材名称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1988年06期 7-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8 ] - 杨世英,裴慧荣,王满恩
<正>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上册,1332页)、《中药鉴定学》(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4及1980年版,477页、495页)及《中草药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438页)等书中虎骨插图(见附图)系以黄牛后肢骨加工伪造的虎骨伪品。根据如下:
1988年06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8 ] - 王子平
<正> 目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养殖的蜜蜂品种是意大利蜜蜂,所采集的蜂蜡也就是西蜂蜡,一般采集习惯是将蜂胶与蜂蜡混在一起,而中华蜜蜂蜂蜡历来不采集蜂胶,只采集蜂蜡,因蜡质较纯净,是地道的药用蜂蜡来源。由于蜂蜡与蜂胶的成分、功用不同,必须注意鉴别,今将分辨两者的方法介绍如下。
1988年06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 朱正宇
<正> 蛇胆为游蛇科动物鸟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黑眉锦蛇(Elaphe faeniurus Cope)或其它种蛇的胆囊。近发现有采用多种方法加工蛇胆,增加胆汁量。现将其加工方法及简易鉴别介绍如下。
1988年06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倪学斌,袁俊贤,仵培坚,包雪声,管德平,陈家桢
本文对上海市郊崇明引种丹参进行有效成分的分析,初步评价了它的质量。
1988年06期 11-13+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4 ] - 陈瑛,赵卫琍
播种前用PEG处理颠茄、丹参、龙芽草、白屈菜、桔梗等药用植物种子,可使种子提前发芽,不仅发芽整齐,而且可提高发芽率。
1988年06期 14-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9 ] - 陆善旦
<正> 广西是全国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三大产区之一,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遍布六个地区的二十八个县、市。春砂仁果实采收是否适时,加工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于下。
1988年0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1 ] - 何振兴,罗丽飞
<正> 一、防治黄锈病黄锈病(Vredo panacis syd)是三七常见和危害较大的一种病害,早春被害的嫩叶,在叶背呈密密麻麻如针头大小突起的黄色锈病斑(孢子堆),病叶边缘向上卷曲,叶片不能展开。叶面被危害后,逐渐黄化穿孔,病斑四周产生放射状锈粉,呈菊花或鸡爪状,严重时落叶光杆,块根停止生长。此病不但为害叶片,也能促使花朵萎黄,果实干枯脱落。病菌在病枝叶和根茎上潜伏越冬,翌年侵
1988年06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何茂金,胡廷松
<正> 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lium (Osb.)Merr.]又名广东金钱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药用全草,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用量较大,由于滥采,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商品较为紧缺,因此,金钱草的野生变家种已是
1988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 ] - 唐盈
以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甙为指标,应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栀子仁中京尼平甙含量最高,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和栀子壳中含量逐渐减少,为进一步研究栀子的炮制提供了参考。
1988年06期 18-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4 ] - 陈学兵,鲁建学,朱国斌
<正> 自1984年全国中药饮片质量规划会议和1985年中药饮片质量评比经验交流会以来,中药饮片在生产、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中药饮片的质量从总体看至今还没达到显著好转的要求。我们认为中药饮片生产必须规范化才能彻底改变现状,确保饮片质量。
1988年06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 邢安之
<正> 竹茹性寒,生用清热化痰、凉血,多用于肺热咳嗽或热痰郁结不眠。用姜汁制后可降低其寒性,增强化痰止呕的功能,适用于胃热呕哕、呃逆、惊悸等症。传统炮制姜竹茹的方法是将净选后竹茹按每9g称重揉团,洒拌姜汁稍润后置锅内炒至表面呈黄色。此法存在缺点较多,如制备效率低;揉团时飞起的碎茸刺激工作人员的鼻、喉、眼等,且影响工作场所的卫生,成团后姜汁难以拌匀,揉团后因存放中的压挤致相互缠连而调配处方不便等。因此,对原有的工艺进行了改进。
1988年06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 邵家德
<正> 麦冬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养阴药,其炮制方法有抽心、轧扁、切片及整粒入煎等。为考察这些方法的合理性,笔者对上述各法的麦冬饮片分别测定其煎出率,据此作比较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麦冬原药材由本院库房提供,浙江产,统货,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
1988年06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62 ] - 覃向利
<正> 广西药科学校的罗有余老师在传统的蜜制甘草方法上加以改进,炮制品表面呈金黄色或老黄色,干爽,有光泽而不焦,不粘手,内部颜色均匀加深,维管束有蜜液渗入痕迹,气醇香,味甘甜,可以贮存一年,不发粘,不发霉,质量比传统炮制品好。现介绍如下。
1988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0 ] - 冯天铸
<正> 据文献记载,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Lunata(Buch.-Ham.)Clarke]中含有氢氰酸。作者就茅膏菜及其炮制品中是否含有氢氰酸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探讨。定性实验苦味酸试纸反应、普鲁士蓝及联苯胺反应均显示为阴性。又采用标准硝酸银溶
1988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姜岚,范增靖,黄鸥,谢刚林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回流提取人参总皂甙的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得出的较优条件为:85%乙醇,回流7次,每次回流时间60分钟,不调pH保持原液自然状态。经选此方案运用于十几批产品考察,效果较佳。
1988年06期 25-2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6 ] - 张均斌,王红霞
中药处方调配应付问题一直是一个急待解决,充满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及中医临床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我栏特编辑整理了本期专栏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为今后开展这工作提供一些线索,欢迎广大读者及中医药学专业人员继续投稿,就此问题做深一步的讨论。
1988年06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邱祖美
<正> 中医在临床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拟出正确的方剂,药剂人员按中医的处方进行准确无误的调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否能够按中医师的正确意图,准确无误地调配中药是影响中医中药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十二个
1988年06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 何海音,凌罗庆,史国萍,张宁,毛泉明
从佛手鲜果及干果中分得十二种化学成分,用光谱法确定了其中十种的化学结构,分别为3,5,8-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柠檬苦素、诺米林、β-谷甾醇、胡萝卜甙、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和琥珀酸,其中3,5,8-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系首次得自天然界。
1988年06期 32-34+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引用频次:45 ] |[下载次数:508 ] - 余竞光,方洪钜,陈毓亨,姚志熙
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的果实是云南地区一种草药,其作用与中药红豆蔻(大高良姜A.galaga的果实)相似。实验表明二者均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2)和1′-乙酰氧基丁香酚乙酸酯(3)。
1988年06期 34-3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5 ] - 朱友平,苏中武,李承祜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蔷薇科李属十一种植物种子的苦杏仁甙含量,测定结果,苦杏仕甙含量杏仁>扁桃仁>榆叶梅仁>桃仁,为开发利用本属植物提供了依据。
1988年06期 36-3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2 ] - 林黎明,李同芬
本文提出用系数倍率法测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的方法。可简化提取过程,不经分离排除杂质干扰。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1988年06期 38-39+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4 ] - 周永标
本文报道中药沉香的水煮液和水煮酒沉液能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的自主收缩,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整体动物能使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减慢,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使麻醉猫注射乙酰胆碱后肠管收缩幅度减少,蠕动减慢。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作用可能是沉香对肠平滑肌的直接作用。
1988年06期 40-4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71 ] |[下载次数:571 ] - 邵陆,周远鹏
附子水溶部分静注、口服、十二指肠给药均能预防和治疗乌头碱诱发大鼠的心律失常,且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加强。
1988年06期 42-4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67 ] - 唐荣江,闵照华,徐诚愈
本实验研究表明,防风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抑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
1988年06期 44-4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207 ] |[下载次数:711 ] - 申庆亮,陈能权,商道熙,马峰,白云广
<正> 莪红注射液是以中药莪术Curcuma zedoaria Rosc.及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原料,加工提取其有效部位,制成静脉注射剂。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7例,治愈25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1例。为进一步阐明其抗血栓作用的机理,进
1988年06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7 ] - 李本山
<正> 药物的应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980张中成药处方的分析,发现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占76.75%。现介绍如下。一、对应用不合理处方的分析1.服法用量写成“按说明服”、“以说明服”、“照说明服”,未写明一次用量及用药时间者占29.3%。服法用量是处方的重要内容,不同情况的病人,用药量差异很大,说明书仅指一般
1988年06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3 ] - 邵云生
<正>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成的干燥粉末。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能,常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发疹,咯血,腮腺炎,口疮,湿疹,黄水疮,丹毒等。在临床上青黛的用法有入丸剂、散剂、汤剂。《中药大辞典》亦谓:“内服煎汤,或
1988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3 ] - 邱世犹
<正>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尤其以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如青皮、五味子、白芍、四季青、金银花、马齿苋、乌梅、山楂、化红、陈皮、枳实、木瓜、五倍子及中成药如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冰霜梅苏丸等,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缬草酸、构橼酸、苹果
1988年0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77 ] - 王融冰,付家衡,刘庄,郭丽珠,杨春林
<正> 我们自1984年以来应用中药复方薏苦合剂治疗急、慢性肝炎共123例,临床表明其改善肝功疗效较满意,与同期综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本方剂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的抑制作用及对表面抗体形成的促进作用尚待累积资料。现将临床观察和体会报道如下。
1988年06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 ] - 陈学广
<正> 磷化锌是广泛应用的杀鼠药,对人畜均有较强的毒性。现将误服磷化锌中毒,经用新鲜人尿治愈一例报告于后。张某,男,79岁,文盲。1986年3月16日,因发烧、头痛等,误将“磷化锌”一包(1 g),当作“头痛粉”服下。服后自感咽喉烧灼,口
1988年06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 ] - 黄丰,李谦,张义华,许世彬,刘端方
<正> 中药的应用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即已认识到中药贮藏技术的重要性。唐代孙思邈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诸药未即用者,候天大睛时,于烈日中暴之,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土封之,须用开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新也”。明代陈嘉谟
1988年06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82 ] - 杨宏华
<正> 中药基原(原料)是关系中药质量与疗效的最基本的内因之一。其纯净与否事关重大,直接影响到中药质量与疗效,用药安全和科研的正确结果。近年来有关中药成分与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曾有沈连生、野口卫等学者,从单味中药或复方配伍等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本文仅对中药基原与疗效的关系作一探讨。
1988年06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4 ] - 袁淑芳
<正> 一般认为,中药调剂工作只是简单的收方调配,而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任务——把好药材品种的质量关。实际上,后者对于确保临床疗效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疾病的治疗,尽管医生的辨证、处方等正确,但如果药局所投药物炮制不当或根本名同实异,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甚至还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加之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名称很不统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者屡见不鲜,更有少数不法分子贩卖假药谋利,
1988年0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 黄基彬
<正> 中药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病的效果及群众的健康,现就中药配方问题,再谈几点意见。1.处方接到后,首先要认真仔细地检查一次,包括:(1)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配方付数,医师签名,是否交费或记帐,是否急诊等。(2)各药物的剂量及用
1988年06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屈复生,冯红岩
<正> 中药的鉴定和检验是与临床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的工作之一。由于中药(包括中药制剂)品种繁多,同种中草药产地各异,质量优劣不一,错综复杂。又目前临床紧缺药品颇多,给某些经营者可乘之机,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不负责任状况也时有发生。在地方医院,特别是中下级医院,近年来中药以假乱真,以劣充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长期把劣品为正品使用,
1988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