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荟交;毛欢;彭文甫;樊淑云;方清茂;刘显福;
中药多种植在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的山区,山区地势复杂,种植地块分散,很难获得准确的种植面积。因此加强对复杂环境下中药种植面积监测方面的研究对于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泸定县藏药波棱瓜种植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以TM,ETM影像为遥感信息源,结合地面样方调查的GPS数据,在GIS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泸定县藏药波棱瓜的种植面积。结果表明:1所采用的中藏药波棱瓜种植面积估算方法、技术可行,能够在复杂的山区环境下,进行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2利用该方法估算出泸定县中藏药波棱瓜的种植面积是57.15 hm2,与当地统计结果相比较,误差在5%以内;3鉴于遥感数据在获取、预处理以及解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遥感数据的分类结果直接作用于作物类别的提取,因此分类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面积提取的精度,估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2014年16期 v.39 3018-3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1 ] - 周仁超;黄娟;李泽恩;李淑彬;
采用组织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免培养技术,从南药植物高良姜道地产地植株根、根茎、茎、叶4个不同组织总共检测到28个不同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说明高良姜内生真菌群体至少组成28个不同的真菌种;不同组织其T-RFLP图谱、T-RFs数目、优势T-RFs组成不同,内生真菌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也随组织而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甲醇抽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良姜主要活性成分挥发油、高良姜素含量,结果显示,该2类活性组分在其根、根茎、茎、叶4个不同组织均有积累,且均以根茎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2类所测活性成分与该宿主内生真菌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325 bp对应于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的优势T-RF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2014年16期 v.39 3023-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34 ] - 朱丽芳;徐超;朱再标;杨鹤同;郭巧生;徐红建;马宏亮;赵桂华;
以老鸦瓣鳞茎芯芽和子茎(芽茎顶端膨大形成的子鳞茎)为外植体,探索噻苯隆(TDZ)和α-萘乙酸(NAA)诱导老鸦瓣外植体直接成芽的方法,建立老鸦瓣器官途径丛生芽组培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芯芽和子茎在MS+TDZ 2.0 mg·L-1+NAA 2.0 mg·L-1和MS+TDZ 2.0 mg·L-1+NAA 4.0 mg·L-1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不定芽,芽诱导率分别为72.92%,79.22%;利用子茎不定芽在MS+TDZ 0.2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中可进行丛生芽增殖,增殖系数2.23,形成的芽体健壮,叶色嫩绿;增殖后的丛生芽在含有IBA 1.0 mg·L-1的MS培养基中即可生根,生根率52.6%,平均3~5条根。利用老鸦瓣芯芽和子茎,筛选出了老鸦瓣芯芽和子茎直接诱导不定芽及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建立了器官途径丛生芽组培体系。
2014年16期 v.39 3030-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557 ] - 茹瑞红;李烜桢;黄晓书;高峰;王建明;李本银;张重义;
前期研究认为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研究发现不同菌渣提取液对酚酸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杏鲍菇菌渣提取液对5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总降解率最高,达75.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的地黄根际土壤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相对含量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使地黄冠幅、叶片数量、叶长、叶宽和株高等指标接近头茬地黄水平,使重茬地黄块根质量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2.70,3.66倍,单株梓醇总量提高2.25倍,同时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地黄的连作障碍。
2014年16期 v.39 3036-3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08 ] - 肖承鸿;周涛;江维克;陈敏;熊厚溪;廖明武;
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太子参种子扦样、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情况等进行研究,筛选适合太子参种子品质的检验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种子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种子最少试验量应为6.5 g,过10目筛后进行净度分析,千粒重测定以五百粒法,水分测定以高恒温(130±2)℃烘干5 h,生活力测定以0.2%TTC溶液40℃染色1 h,种子解除休眠后置于砂上10℃进行发芽试验;采用K聚类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产地种子质量被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86%、千粒重不低于2.59 g、净度不低于87%、含水量不高于13.1%,Ⅱ级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70%、千粒重不低于2.40 g、净度不低于77%、含水量不高于14.3%,Ⅲ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41%、千粒重不低于2.29 g、净度不低于76%、含水量不高于15.8%。该研究建立了太子参种子品质的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
2014年16期 v.39 3042-3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53 ] - 谈荣慧;张金家;赵淑娟;
为了建立丹参毛状根的诱导方法及液体培养体系,以发根农杆菌A4,LBA9402,15834为试验菌株分别侵染丹参无菌苗叶片,诱导丹参毛状根,PCR扩增筛选阳性株系,HPLC测定丹酚酸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毛状根的液体培养条件。结果显示:3种发根农杆菌A4,LBA9402,15834均诱导出丹参毛状根,经PCR鉴定证明其Ri质粒T-DNA均已整合到丹参基因组中,其中发根农杆菌LBA9402和A4诱导的丹参毛状根丹酚酸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27±0.37)%,(3.17±0.20)%;由发根农杆菌LBA9402诱导MSOH液体培养基培养的丹参毛状根丹酚酸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4.56±0.36)%;由发根农杆菌LBA9402诱导,pH为4.81的MSOH液体培养基培养的丹参毛状根丹酚酸含量最高可达4.85%。因此,以发根农杆菌LBA9402和A4诱导的丹参毛状根在pH为4.81的MSOH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丹酚酸含量较高。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中药丹参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2014年16期 v.39 3048-3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11 ] - 梁尧;姜晓莉;杨粉团;曹庆军;李刚;
为阐明Pb胁迫对人参光合作用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筒栽试验方法,对不同浓度铅(Pb)处理(0,100,250,500,1 000 mg·kg-1)下人参的光合特征参数与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Pb处理(≤250 mg·kg-1)时,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的变化并不显著,当Pb质量分数达到500 mg·kg-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均显著下降(P<0.05),当Pb质量分数为1 000 mg·kg-1时,二者达到最低,降低幅度分别为57.8%,11.0%。从人参根部总皂苷含量来看,Pb胁迫浓度为100 mg·kg-1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并不显著,而当Pb质量分数达到250 mg·kg-1时,总皂苷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Pb质量分数为1 000 mg·kg-1时,达到最高。在Pb质量分数为0~1 000 mg·kg-1时,Pb浓度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P<0.01),而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由此说明,人参叶片光合作用与根部次生代谢对Pb胁迫的响应规律是反向的,高浓度Pb胁迫将抑制人参叶片的光合能力,但能够促进人参根部的次生代谢过程。
2014年16期 v.39 3054-3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375 ] - 李隆云;张应;马鹏;吴叶宽;
为了确定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外观形态、产量和质量,比较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花蕾的质量。结果表明,开花型和花蕾型灰毡毛忍冬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外观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花蕾发育,产量逐渐增加;开花型灰毡毛忍冬花蕾开放后(银花期、金花期)绿原酸含量极显著降低,开花前(幼蕾期、青色期、大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花蕾型灰毡毛忍冬黄白期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显著降低,幼蕾期和青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的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开花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大白期,采摘时段为10:00以前和18:00以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青白期,采摘时段为8:00以前和18:00以后。
2014年16期 v.39 3060-3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63 ]
- 张鑫;谭睿;顾健;何黎黎;章雷;龚普阳;
该文研究了波棱素(herpetin,HPT)脂质体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初步安全性和药效学进行评价。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PT脂质体溶液,以包封率、粒径等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对冻干粉针进行稳定影响因素实验,并初步研究了HPT脂质体冻干粉针的安全性以及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质量分数5%乳糖+5%蔗糖为最佳冻干保护剂,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脂质体冻干粉针复水后,平均包封率为(99.70±0.50)%,平均粒径为(107.0±1.2)nm,平均电位为(-6.11±0.72);脂质体冻干粉针对温度、湿度及光照均较为敏感;脂质体冻干粉针复水后不会引起溶血和红细胞聚集反应,静脉注射对血管亦无明显影响;HPT脂质体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明显,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HPT原药。按照最优处方制备的波棱素脂质体冻干粉复水后粒径均匀,包封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显著提高HPT的治疗效果,保存时应该注意低温、避光、密封保存。
2014年16期 v.39 3065-3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1 ] - 张亚非;左翔云;毕宇安;吴建雄;王振中;李萍;萧伟;
目的:应用近红外(NIR)光谱分析技术,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产业化生产中萃取液浓缩过程绿原酸含量及固含量质量控制指标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实时反映浓缩过程的状态,真正实现萃取液浓缩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收集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中样品,经过异常点剔除、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NIR光谱与绿原酸HPLC分析值和固含量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1,0.994 0,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4,0.998 4,RMSEC分别为0.814 6,2.656 1,RMSEP分别为0.704 6,1.876 7,RSEP分别为6.01%,2.9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且准确可靠,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萃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及固含量的快速监测。
2014年16期 v.39 3069-3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33 ] - 王赵;陈玉武;王琼;孙磊;许玮仪;金红宇;马双成;
以全国市场抽验的不同程度硫熏白芍及课题组自制的不同硫熏时间白芍为样本,通过比较白芍的硫熏程度与其性状,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的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的变化,评价硫磺熏蒸对白芍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评价了硫熏白芍的性状,测定了其芍药苷含量,用LC-MS分析了芍药苷转化产物,建立基于HPLC的白芍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以相似度评价了质量差异。结果显示硫磺熏蒸使白芍颜色变白,特有气味消失,产生刺鼻酸气,并对芍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硫熏程度加剧,芍药苷含量明显下降,部分转化为芍药苷亚硫酸酯,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指纹图谱也有明显变化。说明硫熏对白芍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应严格限定白芍的硫熏工艺。由实验可见,可以通过测定芍药苷亚硫酸酯的含量来控制白芍的硫熏程度。
2014年16期 v.39 3074-3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681 ] - 于兆慧;刘其媛;崔莉;贾晓斌;金鑫;张振海;
该实验采用超声辅助酶解人参总皂苷以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等超声预处理因素和pH、温度、底物浓度、酶用量、反应时间等酶解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H,13C-NMR鉴定酶解产物。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5 min,酶解pH 5.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6 h,酶用量-底物4∶5,底物质量浓度1.0 g·L-1;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622.4,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在此条件下,以人参总皂苷计,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转化率为6.91%。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较高,工艺简单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2014年16期 v.39 3079-3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24 ] - 黄河;柳鑫;黄璐琦;杨艳芳;吴和珍;
采用查阅本草文献、近代及现代中医药文献,结合到黄连主产地和部分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黄连药材加工方法和商品规格等级及销售情况进行系统调研。黄连产地加工方法古代主要有晒干法与焙干法;近现代加工方法较多,主要有阳光下薄纸遮盖干燥法、烘干法、烘箱干燥法与微火炒干法。文献以黄连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对黄连加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阳光直射干燥法与焙干法影响小檗碱的含量,所以干燥时要把握好温度;阳光下薄纸遮盖干燥法比较繁琐,不适合大量药材和有风情况下药材的干燥,所以被淘汰;烘干法、烘箱干燥法与微火炒干法方便简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为目前主要的产地加工方法。黄连药材商品包括味连、雅连和云连3种规格商品,每个规格各设2个等级,但实际上市场中以味连为主流商品,云连仅在云南部分地区有少量商品,雅连未见商品销售;主流商品味连多以统货销售,极少划分等级。黄连产地加工方法各地存在差别,亟待进行统一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材质量;黄连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与药材内在质量关联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优质优价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建议《中国药典》中药材部分增加"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内容。
2014年16期 v.39 3085-3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913 ]
- 张树军;王丹;许策;王金兰;赵明;
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对中华苦荬菜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chinensioide G(1),chinensioide B(2),10α-羟基-愈创木烷-12,6-内酯-3-酮(3),chinensioide C(4),10α-羟基-11βH-4(5)-愈创木烯-12,6-内酯(5),3β,10α-二羟基-4βH-11(13)-愈创木烯-12,6-内酯(6),3β,10α-二羟基-4βH,11βH-愈创木-12,6-内酯(7),3β,10α-二羟基-4(15),11(13)-愈创木二烯-12,6-内酯(8),咖啡酸(9),对羟基苯乙酸(10),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1),对羟基苯乙酸乙酯(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ixerin D(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chinensioide G,化合物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4年16期 v.39 3089-3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98 ] - 马燕春;张旻;徐文彤;冯世秀;雷鸣;易博;
综合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粗分、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等色谱法分离纯化海南道地药材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中的化学成分,借助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发现裸花紫珠醇提物50%,70%乙醇洗脱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上述活性部位分离和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4),野漆树苷(5),木犀草素-7,4'-二-O-葡萄糖苷(6);3个苯乙醇苷:连翘酯苷(7),类叶升麻苷(8),alyssonoside(9);3个环烯醚萜苷:梓醇(10),nudifloside(11),益母草苷(12)。化合物3~6,10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实验显示,黄酮类化合物1~6整体均显示出对宫颈癌Hela,肺癌A549和乳腺癌MCF-7细胞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5和11的细胞毒活性比较突出。综合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裸花紫珠活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潜在功效;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但不表现细胞毒活性;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少量存在,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2014年16期 v.39 3094-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1057 ] - 赵剑锋;刘静;郭颖;刘倩;戴忠;马双成;林瑞超;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经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野黄芩苷(1),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2),羟基红花黄色素A(3),芦丁(4),香豆酸(5),腺苷(6),紫丁香苷(7),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8),(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甲醛(10),(2E,8E)-十四烯-4,6-二炔-1,12,14-三羟基-1-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槐糖苷(12),尿苷(13),二氢红花菜豆酸(14),肉桂酸(15)和山柰酚(16);其中,化合物1,2,7,9,11和12为首次从红花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家兔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以化合物2,3,9,12活性最强。
2014年16期 v.39 3102-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48 ] |[下载次数:977 ] - 刘潇潇;王磊;隆颖;孙丽丽;王强;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技术对毛重楼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二十八烷酸酯(2),棕榈酸(3),α-棕搁酸单甘油酯(4),α-菠甾醇(5),薯蓣皂苷元(6),(25R)dios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偏诺皂苷元(8),(25R)penn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9),flazin(10),calonysterone(11),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12)。其中化合物1~5,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4年16期 v.39 3107-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492 ] - 朱丹;王帝;王光辉;郭志坚;邹秀红;林挺;陈海峰;
该实验研究了传统中药小槐花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凝胶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分析型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小槐花大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鉴定分别为香草醛(1),黑麦草内酯(2),吲哚-3-甲醛(3),水杨酸(4),当药黄素(5),saccharumoside C(6),isosinensin(7),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牡荆素(9),牡荆素(10),nothofagin(11),resveratroloside(12),2″-α-rhamnopyranosyl-7-O-methylvitexin(13)。除化合物5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小槐花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6~8,11~13等8个化合物为山蚂蝗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2014年16期 v.39 3112-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13 ] - 赵岩;马爽;蔡恩博;刘双利;杨鹤;张连学;王士杰;
采用HPLC测定人参茎叶受冻前后单体皂苷、游离氨基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及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考察人参茎叶霜冻前后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受冻后人参茎中9种单体皂苷含量除Rg1,Re升高外,其余皂苷含量均有所下降,人参叶中皂苷含量均明显降低;受冻后人参茎中游离氨基总含量降低,而人参叶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受冻后人参茎、叶中的总酚含量降低,但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霜冻对人参茎叶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4年16期 v.39 3117-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331 ] - 杨王伟;雷祖培;王为民;梁卫青;周莹莹;金孝锋;
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对浙江雪胆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块茎样品,以及2012年夏季的根、茎、叶样品,进行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1总皂苷含量随块茎个体质量增加先增后减,质量达到594.06 g时,总皂苷含量最高;2不同产地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总皂苷含量乌岩岭>武功山>左溪>龙游,总多糖含量乌岩岭>左溪>龙游>武功山;3不同年份间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含量稳定,但总多糖含量差异显著,2012年高于2013年;4在不同的季节中,秋季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季节;5不同的营养器官成分含量测试,块茎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均最高,夏季的叶片也有较高含量的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从而为珍稀药用植物浙江雪胆的种植、采收,以及更好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16期 v.39 3123-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0 ] - 陈丽斯;区嘉菊;李书渊;陆颂规;
土槿皮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的干燥树皮,是外用杀菌止痒药复方土槿皮酊的原料药材。目前土槿皮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2册),但其质量标准中仅有薄层鉴别项而无含量测定项,未能更有效地监控土槿皮药材的质量。该文首次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槿皮药材中3,3'-二-O-甲基鞣花酸峰,并用外标法计算其含量,结果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目标成分峰与相邻杂质峰达到有效分离,3,3'-二-O-甲基鞣花酸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1.00~25.0 mg·L-1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77.33X+7.904,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槿皮药材中3,3'-二-O-甲基鞣花酸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操作步骤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靠性强,能为更有效监控土槿皮药材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4年16期 v.39 3128-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1 ]
- 施文荣;刘艳;谢金东;卓实;涂春香;谢佐福;
目的:探讨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诱发食管癌前病变Wnt通路抑制因子的变化及膈下逐瘀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按3.5 mg·kg-1体重剂量皮下注射MBNA溶液,每周2次,造模首日起以膈下逐瘀汤16,8 g·kg-1剂量灌胃给药,于造模第10周处死各组大鼠,观察食管黏膜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sFRP1,sFRP4,Axin1,Axin2,GSK-3β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水平。结果:MBNA诱导下,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检查呈轻度不典型增生,膈下逐瘀汤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形态学与组织学均未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sFRP1,sFRP4,Axin1,Axin2基因转录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β-catenin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膈下逐瘀汤低剂量组sFRP4,Axin1,Axin2基因转录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β-catenin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上调β-catenin蛋白水平、下调Wnt通路抑制因子转录水平从而增强Wnt通路活性是MBNA致大鼠食管癌前病变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膈下逐瘀汤虽可下调β-catenin蛋白水平、上调Wnt通路抑制因子转录水平,但不足以阻断MBNA诱发的食管癌前病变。
2014年16期 v.39 3131-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5 ] - 丁淑敏;刘丹;封亮;朱粉霞;谭晓斌;贾晓斌;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来源不同的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EAEEP)中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保护正常人支气管上皮(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NHBE)细胞的物质基础构成。以MTT法比较不同EAEEP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NHBE细胞保护作用,并采用UPLC分析不同EAEEP中酚酸、香豆草醚及黄酮类组分的含量。结果发现,8种EAEEP(0~200 mg·L-1)对NHBE细胞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存在统计差异。其中,保护作用较强的是EAEEPⅦ和EAEEPⅧ,其EC50分别为46.97,56.29 mg·L-1。UPLC分析显示,8种EAEEP中酚酸、香豆草醚及黄酮类组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作用最强的EAEEPⅦ(89.15 mg·L-1)和EAEEPⅧ(57.44 mg·L-1)质量总量却并非最高,最高的为EAEEPⅢ(132.25 mg·L-1)。结合"组分结构"理论,分析发现EAEEPⅦ和EAEEPⅧ中酚酸、香豆草醚及黄酮类组分的质量结构与其他样品显著不同,分别为1.0∶1.0∶0.5和1.0∶1.9∶0.8。提示EAEEP中可能存在特定的最优"组分结构"关系,可为其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14年16期 v.39 3136-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83 ] - 庞雨浓;柴玉爽;姜敬非;王欣佩;余煊;雷帆;邢东明;杜力军;
菠萝叶主要含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其主要成分为对香豆酸。该文以对香豆酸为主要测试成分,观察了菠萝叶酚类成分中对香豆酸体外人源肝HepG2细胞跨膜转运的特点及其对糖脂负荷细胞实验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醇的转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叶酚具有较好的跨膜转运特点。给药后5 min,菠萝叶酚中的对香豆酸即细胞内达到较高的浓度,60 min达峰值。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促进葡萄糖转运体(GLUT4)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同时,菠萝叶酚能够降低细胞内的糖脂含量。这种降低细胞内脂含量的作用与促进脂蛋白脂酶(LPL)、肝甘油三酯脂酶(HTGL)表达有关,降低细胞内葡萄糖含量的作用与促进肝糖原合成有关。
2014年16期 v.39 3142-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4 ] - 许海玉;王松松;杨洪军;边宝林;田守生;王东亮;卢朋;周祥山;尤金花;黄璐琦;
近年来,复方阿胶浆在临床上常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十分确切,在该文中,首先,通过从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和文献收集,建立了复方阿胶浆的化学成分库,然后,采用MetaDrug软件对复方阿胶浆进行靶标预测,获得"成分-靶标"网络,再次,通过与肿瘤的靶标网络进行比对、分析,获得"成分-靶标-肿瘤靶标"异质网络,并通过进一步地基因功能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发现,复方阿胶浆既能直接调节癌症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和凋亡,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通过补血、提高免疫力,对肿瘤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2014年16期 v.39 3148-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1665 ] - 刘晨;柳佳;郑传柱;张丽;丁安伟;喻斌;
目的: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炭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的量、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查侧柏炭各极性部位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RBC,HGB,HCT明显升高,TT,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LT,PCT,MPV,PDW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APTT,明显降低FIB的量,明显降低PDW,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部位可明显降低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但正丁醇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降低血浆和全血低切黏度、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其止血作用,为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2014年16期 v.39 3152-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366 ] - 黎颖;熊维建;杨敬;钟锦;郑劲;张玲;欧阳晓琴;
虎杖苷(polydatin,PD)是传统中药虎杖中提取的第四单体,具有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等功效。研究发现其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肾损伤其保护作用,目前虎杖苷在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该实验通过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观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虎杖苷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受体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对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将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的方法,模拟肾I/R损伤过程。在缺氧复氧6 h/24 h时,采用realtime-PCR检测TLR4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NF-κB蛋白水平,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虎杖苷浓度依赖性下调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TLR4下游信号分子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TLR4阻断剂对缺氧复氧诱导的NRK-52E细胞NF-κB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有部分抑制作用,虎杖苷可增强这一抑制作用。虎杖苷对NRK-52E细胞TLR4致炎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TLR4表达,影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NF-κB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
2014年16期 v.39 3157-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40 ] - 董晓静;郭亮锋;姚锐;薛松妍;李锋;
通过丹参对外伤血瘀模型大鼠肾组织AQP2的调节效应,初步阐明丹参"活血利尿"的部分本质,为其临床调配用药提供指导。该文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血瘀证组20只,采用"定量化打击法"制备外伤血瘀证模型,再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组各10只。治疗7 d后,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QP2蛋白表达、对比尿液AQP2含量,观察损伤局部肌肉、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大鼠损伤局部肌肉炎性细胞浸润、血瘀并水肿,肾组织亦见瘀血肿胀且AQP2表达上调、尿AQP2含量增高,尿量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丹参组肾组织AQP2表达下调、尿AQP2含量减低,尿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肿胀明显减轻。表明丹参降低血瘀证大鼠尿液AQP2含量,下调肾组织AQP2蛋白表达,从而使肾小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增加尿量,丹参"活血"体现损伤局部组织消肿、也体现于肾脏的"利尿",减轻瘀肿。这一疗效与丹参调节肾脏AQP2效应密切相关。验证了丹参"活血利尿"效应的部分本质。
2014年16期 v.39 3162-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262 ]
- 李正;康立源;范骁辉;
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中药注射剂质量风险分析方法。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把风险事件抽象成节点,从而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结果转化成风险网络;并针对系统可靠性问题进行不确定性推理和分析,建立可靠性分析平台。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运用网络分析工具进行风险分析,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和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通过计算某个风险事件对整个质量风险系统的影响,得出各个节点的重要程度,给出合理优化方案,降低质量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该文以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脉注射剂车间为例,实现了基于FMEA的静态风险分析和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技术的动态风险分析与模拟。通过对生脉注射液车间进行相关风险评估,确认潜在风险和应采用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2014年16期 v.39 3196-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06 ] - 金艳;罗容;黄璐琦;
金世元教授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对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成药合理使用以及中药调剂等多方面领域均有建树,形成了独到的"医药兼通"的学术思想特色。针对当今临床用药情况,将其用药实践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如橘红和陈皮的药用品种已与传统使用不符,药材品质明显不及以前;再如当归、甘草、黄芩和乌药的药用部位与传统发生变化,致使药效有所偏差;传统鲜药钱菖蒲已经失传,应延续使用等现代临床用药中涉及到的关于药用历史、品种变迁、药用部位变化、炮制工艺改变等多方面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供中医药管理部门、生产和临床应用参考。
2014年16期 v.39 3200-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34 ] - 李劲平;曾英;雷晓明;张国民;刘慧萍;莫新民;
该文提出了多维组学新概念,指出多维组学是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机制研究的恰当方法。以壮骨止痛胶囊抗实验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作用为例,从中药化学组学、基因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三维组学角度,较系统地阐明了壮骨止痛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同时,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三维表格直观地展现三维组学研究结果。该研究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案。
2014年16期 v.39 3203-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325 ] - 陈寅萤;吴萍;王阶;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因此,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制药行业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产业化大趋势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也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起步晚,对药物临床试验及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该研究从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地区和专业分布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3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大中医专业建设、引入药品风险管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3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2014年16期 v.39 3208-3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1391 ] 下载本期数据